eat pray love  


    也許你看過電影版了,為女主角追求自我的勇氣而感動。我在讀了小說之後才發現更多精華藏在書頁之中,女主角Liz心路歷程令我佩服,這是電影無法彌補的遺珠。這本書其實是作者的自傳,以敘述白話的方式仔細的紀錄整個過程,從完成人生大事的欣喜,轉為懷疑自我、痛哭流涕、失去自信、祈禱的過程,赤裸的寫實、血淋淋的對白,我才知道原來我都不孤單,人生的疑惑與茫然不分東西文化都是一樣的。

這裡簡介一些電影沒有拍出來的開始章節,Liz跟男友交往八年後結婚,跟大多數的女性一樣,努力工作、期待著結婚生子,和丈夫合買了一間不錯的房子,用心策劃婚禮,那種甜蜜幸福的感覺曾經都是真實的。但是結婚一年後,她的身體開始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的現象,一開始以為是懷孕了。慢慢的,在丈夫熟睡之後,龐大的恐懼佔據她的心靈,她開始失眠,在半夜裡躲到浴室地板哭泣,第一次感到絕望無助像海洋般深邃不見底,徬徨的她只能向上帝祈禱。這裡就是電影的開頭。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她堅持要離婚? 我認為這才是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電影卻沒有交代。她花掉了大半輩子的積蓄,只希望拿到一張離婚證書,Liz發現九年來她所努力的、期望的生活一一實現了,但是快樂卻消失了,剩下無盡的黑夜與止不住的淚水,這時她才發現其實她不並想要婚姻、小孩,她從來沒有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過去九年的生活,只是跟隨社會的習俗、家人的期望、朋友的眼光建築你自己的道路,誤以為那才是人生。

 

文章標籤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25 Sat 2011 15:00
  • 蛻變

2011年2月14日,我將收到一份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深埋在人形軀殼裡的靈魂終於要破蛹而出

30年來喜怒哀樂,一段又一段酸甜苦辣的故事

都將化為蝴蝶翅膀上斑斕的花紋

我,成就了我最美麗的樣子

在情人節這天,為自由而飛

我,就是最忠實情人

Butterfly.JPG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民國一百年的大年初一,已經屬不清楚是第幾個重複的初一;被外面土地公廟的布袋戲炒醒,客廳飄進來媽媽煎羅蔔糕的香味,家人吵雜講話的聲音,但我還是懶洋洋的窩在被窩裡。記得小的時候,初一早上是最興奮的時候,爸媽會在前一天晚上,在家裡各個角落藏著面額不等的錢幣,鞋櫃、米桶、桌角、拖鞋裡……,三個小孩在一聲「開始!」之後快速的趴在地板上,像老鼠一樣四處鑽,翻箱倒櫃的想找到最多的錢,代表今年可以買到喜歡的玩具或零食。曾幾何時,我們長大了,已經不玩這個遊戲了。過年只是一陳不變循環---爸媽盼到了365天來難得的天倫之樂,一家人也只有這天在同一張飯桌上吃飯,喝杯小酒,但是這樣的歡樂不過就是晚餐的兩個小時。

 

    過年應該是歡心喜悅的,應該像聖誕節一樣,四處飄揚的熟悉的歌曲,華麗閃亮的裝飾品,把整個城市、街道、建築物裝點的像登台歌唱的明星,炫麗的霓虹燈點亮寒冷的夜,把暖暖祝福深入人的心中,情人互相擁抱,家人互相道賀,一聲聲問候在天空中四處傳送。現在,點綴過年氣氛似乎變成百貨商場的工作,新年歌曲只是商業應景的裝飾,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彷彿照上一層玻璃罩,冰冷的讓人打顫。街上的擁擠人潮,人人飢渴的吸允著一年一次的長假,眼睛掃過一座座的攤販,奮力搶購自己不一定需要的東西,把食物塞盡肚子。彷彿是一年一度出關的野獸,用盡每一分力氣享受片刻自由。

 

    人生將像是訂好在月曆上的紅字,像個機器人一樣的度過每一天,但是放假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好好利用,只能隨著商業社會安排好的模式,當個盡職的消費者,面對真正需要休息與照顧的心靈,卻充滿恐懼、手足無措,只好藉由盲目的消費、置身自己在擁己的人潮中,隨波逐流。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8).jpg
   天一早去參加一個朋友父親的告別式,這是除了我外公以外,生平參加的第二個告別式,但也是第一個天主教儀式,是一個裝重典雅的儀式。儘管我和這位伯父見面次數不多,但從一個告別式中,卻能夠了解他的為人和他對家庭、社會和友人的影響力,即便是他的往生,都可以帶給我深刻的感受。 

 

     他的小孩們非常用心的為父親準備這場告別式,那種合作無間、團結親密的感覺,即使是我這個沒有參與的人都感動萬分,甚至羨幕。伯父是一位榮民,小時後經過戰亂輾轉來到台灣,從他朋友的致詞中,知道他是一位有正義感、知恩圖報、飲水思源、照顧朋友的人。從伯父的身平光碟影片中,每張照片的眼神,都是慈祥和氣,但卻令人敬畏。 

    致詞的人當中,除了這位小學同學,還有次子、女婿及四個孫子孫女,令我訝異,因為他們家人把寶貴的時間,大多讓給孫子們來分享他們對公公的回憶,很難得有一位公公可以跟孫子們相處這麼融洽,還能帶給他們這麼多記憶,其中最小的外孫才10多歲,但是他們都清晰的講出他們與公公相處的片段。他的女婿是自願要致詞,還數度哽咽,講述著岳父對他的影響。試想看看,有多少家庭是如此緊密,更別說是媳婦或女婿這類接觸時間短的姻親。 

  

    在致詞當中,最有印象的是外孫女講了一段:「她申請大學(她是美國籍)的時候,壓力很大,大家都希望她可以進名校,但是公公告訴她,要選她熱愛的科系和學校,讓她覺得壓力放鬆很多」;最小的外孫講到:「Grandpa cares about his happiness and needs」。他是一位身教重於言教的人,(看我朋友就知道),人可以不用多說話,但卻可以很有影響力。他重視心靈的快樂甚於別人的眼光,教導家人「做自己」,不要跟隨著社會的眼光搖擺。這些話讓我的眼淚直落,從來沒有人告訴我,要我做自己,要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甚至我連什麼會讓自己快樂都不知道,更沒有人問過我:「你需要什麼?」,我指的不是物質上的需要,而是一種尊重和關心,無私無盡的支持後盾。不可避免的,我還是依照父母的期望、社會的潮流搖擺,弄得自己遍體鳞傷,迷失自我。 

      我想到當我填寫大學志願表的時候,父母也沒有給我任何建議,都是隨我自己的意思,當時我覺得我是任性的,即是他們要管也管不著,另一種感覺則是他們不關心我選什麼科系,反正我成績並不高,能選的也不多。很多年以後,父母才講他們的想法是給我們自由,唸我們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能長久。這跟我自己的記憶差距很大,心裡很抗拒,因為我一直覺得的我是孤單做我人生的決定。也許他們表現出來的跟我所接收的差距太大,也許他們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麼給建議…..也許種種感受差異是從生活裡很多細節累積起來的,大家都不善溝通,事情到最後變成重重誤會與怨恨。身教也好,言教也好,把關心表達出來,並且讓家人正確的接收到,每個家人都必須會的能力。

     最後是我朋友的致詞結尾,他說了三遍:「父親是快樂的!,是快樂的!」。我看著伯父的照片,陽光溫和灑在他的臉上,笑容像是倒掛的新月一樣彎。人生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不管是物質或心靈上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快樂」嗎? 但是為什麼「快樂」總是遙遠又飄邈?當我準備離開的那一刻,回顧我的生平,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與事業的成就,而是我快樂嗎? 那我現在正在朝快樂前進嗎?

 感謝胡伯父告別式,即使是他的往生,卻讓我學到很珍貴的東西。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會是他寬宏思想的最佳傳承,現在,又多了一個我。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情簡介

2001年普立茲獎最佳舞台劇搬上大銀幕,是百老匯最受歡迎的熱門劇碼之一。曾經合作過《莎翁情史》的葛妮斯派特洛與導演約翰麥登攜手合作將這部舞台劇搬上倫敦劇院舞台獲得好評之後,現在將其改編成電影版,兩人再度合作。葛妮斯派特洛飾演一個無法接受父親死亡事實的絕望女兒,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她的父親,一個備受重病折磨的天才數學教授,傑克蓋倫霍爾飾演追求葛妮斯派特洛的數學怪胎,幫助她面對內心的恐懼以及不安全感。

 


理智會被精神疾病摧毀,理智也會因為眾人輿論而錯亂。語言的力量是很恐怖的,不僅會扭曲事實,扭曲人心,虛假也變的真實了,黑白分明的也變的霧般灰濛。

 

女主角凱西的父親在22歲就達到數學的頂峰,發表數篇卓越的數學理論,被譽為天才,但不幸在27歲得到精神疾病,晚年時已經完全發瘋。數學並不是本片的重心,也不精神疾病的故事,我看到的是以「信任」為基礎,加上「言語的渲染力」,如何改變或扭曲人心。信任是一種精神力量的來源,信任自己、信任家人、信任朋友,缺乏信任,一切的人跟人之間連結都會斷裂,甚至自己的靈魂與身體感官分崩離析。

 

電影是以凱西與父親的靈魂對話開始的,她父親是大學教授,22歲就達到人生頂峰,發表數篇數學理論,被譽為天才,但不幸在27歲時得到精神疾病,晚年時已完全發瘋,每天埋首在書堆寫上十幾個小時的筆記,喃喃自語奇怪數學語言,甚至會赤裸跑到街上等等行為。凱西為了不讓父親被送去精神病院,從大學退學,獨自承擔照顧的責任。凱西承襲了父親的數學天份,天天被父親逼著研究數學,和父親一起做研究,但是多半是附和著父親的精神妄想勉而為之。

 

面對罹患精神病的父親,身為女兒兼照顧者,與醫療人員不同的是,難免有時候會跟著病患裝瘋賣傻,因為親情使然。漸漸的,真實與瘋狂假像模糊了界線。彼此共同生活五年,吃一樣的東西,做一樣的數學研究,用同一種筆記本,看一樣的電視,互相對話,兩人的靈魂似乎已交互侵蝕且融合。五年下來,凱西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看著父親的瘋狂狀況,已屆27歲的她是否遺傳一樣的疾病?失落、懷疑、沮喪圍繞著她,她幾乎無法跟外界保持正常接觸。姊姊深信她已有妄想症的傾向,對她的各種行為都抱以懷疑的眼光。

 

當一本記載著驚人數學理論的筆記本被發現了,一份會會震驚數學界的新發現。但哈里(男主角)和姊姊都不相信那是她的著作。俗話說三人成虎,最後凱西自己也迷惘了,屈服了。

 

真正的精神病患,不會問自己是否是瘋了,也不會接受治療。但處在正常到瘋狂的中間地帶,人是會有知覺的,還是有分辨、記憶與推理能力。但是眾人口中的猜測與假設逐漸混淆她原本記得的事情。所謂的人言可畏,可以利害到操弄人的理智。

 

最後凱西選擇相信自己,願意重新為那份筆記本裡的數學論證重新做推論,證明的確是她的發明。唯有透過讓記憶、大腦、心靈重新連結上,她才能讓靈魂回到身體裡,拿回身心的掌控權,不讓她人操弄自己的心智。

 


文章標籤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者之聲 (King's Speech)

King speech  

    當我

電影簡介: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由擅長歷史劇的導演湯姆霍伯執導,影片步調緩慢,不疾不徐,鋪陳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治療口吃的故事,由於喬治六世從小就自卑,一緊張就會口吃,不少知名醫生都束手無策,透過妻子找到一個演員兼業餘語言矯正治療師,兩人必須先建立友誼,彼此互信,才能開始進行治療。 

     正專注看王者之聲的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該電影正在橫掃奧斯卡獎登台。事先只略知簡單的內容,也不知道該片在美國已負盛名,我看的依舊入迷。

      對於英國歷史我並不熟悉,片中對此著墨也不多,我看到更多的是一個心靈受創的人與治療師之間的故事。劇中的語言治療師萊恩說:「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口吃」,他要醫治不是身理問題,而是心靈深處破碎的缺口。心和身體是一種奇妙的抗衡,心靈承受過的創傷,無論自己是否記得或否認,身體卻是忠實紀錄著,並且以某種形式表達出來,宣洩心中無法承受或不想面對的痛苦,口吃只是一種表徵。無關身分貴賤,心靈都一樣需要細心的呵護,一樣會受傷。喬治六世嘗試過許多療法,但每個醫師都束手無策,大多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反而更重挫患者的信心。當他遇見治療師萊恩,兩人展開一段心靈療癒旅程。雖貴為皇室,喬治六世的成長過程飽受折磨,像是被保母偷偷虐待長達三年、被哥哥愛德華(著名的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嘲笑戲弄。令我感受至深的部分,王室成員也只是人,跟普羅大眾一樣,有人性的一面,為情、為愛、為權所困。少了柴米油鹽的憂慮並不會讓他們的金湯匙拿的很穩,他們要擔起國家精神領袖的責任甚或做攸關決定國家命運的決定,不能為所欲為,不能輕易外出,不能偏離既定好的生命形象(當然也有像溫莎公爵、黛安納王妃這樣的異纇)。


    喬治六世是典型的苦幹型的人,雖然不善說話,但是他的父親及身邊的政府官員都知道他的優點,比愛德華更適合當國王。片中,他勇於面對應盡的責任對大眾演說、替代生病的父親和不負責任的哥哥執行皇室公務。即使在愛德華為了要取那位離婚二次的女人面臨國會及內閣的挑戰,他依舊盡力捍衛愛德華的權力。明顯如口吃的缺點,卻蓋過了喬治六世的才能,儘管他有著過人的膽識和責任感,但大眾只記得他的口吃。

彷彿一頭不會吼叫的獅子,一身的勇猛膽識被禁錮無法發揮。每當要開口,心靈創傷及自卑感隱隱作祟,讓他無法自由言語。


宮廷鬥爭就像職場一樣,苦幹做事的人未必受到賞識,往往會說話、懂得表達的人更顯突出。並非我認同花言巧語的口舌技巧,否認勤勞的優點。溝通是人類勝過動物的明顯專長之一,我們必須承認表達能力是生活必備的技巧,無論在工作、生活、社會交際與愛人之間,正確傳達心思是門必修課程。不良的溝通往往造成許多無謂的誤會和傷害,把喬治六世當作公司員工的話,他肯定會吃足苦頭,飽受被忽略及溝通失敗的挫折。

任何治療法都一樣,不論是舞蹈、繪畫、唱歌、談話等,要治療的對象是「心」,各種方法都只是媒介為了找到心靈破碎的那一部分。發現內心受傷或不滿足的事實,進而接受及轉化它。當創傷得到適當的照顧,就像血流不止的傷口獲得醫療開始痊癒。當受傷的部分可以正常運作了,彷彿一座斷掉的橋樑接通了,才華和能力行程完整的圓,可以發揮最大的效能。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存在者某種問題,也不知道心靈是最終的依歸,不管是古世紀到今日,亞洲人對精神治療是比較保守的,不知道被社會、媒體、親友灌輸多少部適合自己的觀念,卻以為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最終在痛苦之中度過人生。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ver Let Me Go                                        2011/2/19

   

  Never Let Me Go」是最近熱門的小說,在書店裡強力促銷著,小說大意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所有的嚴重疾病都可治癒,各種器官也可以移植,所以人均壽命達到了百歲,但也因此需要龐大的器官捐贈者,社會創造了一批複製人專門用來做器官捐贈,他們是活體零件,當年紀成熟的時候就必須捐獻器官。在故事裡,他們不被定義是「人」,儘管他們擁有一切人類的能力,生下來注定只有一個使命保持身體健康以準備成熟後捐贈器官。他們更像是被圈養的動物,集中在特殊學校控管,他們生命很短暫,在3-4次的捐贈之後生命就會終結,也就是所謂的「任務終了」。

    人的定義是什麼?在於有思想還是有人體型態?在這個故事理,只有人類生下來的才是『人』,複製人即使有一切跟人類一樣的能力具備思考能力、能讀書、有夢想和慾望、能創作,然而一切都無法改變他們的命運。原本我只當它作一個特殊題材的電影,看完心中卻充滿空洞和感嘆。

let-3.jpg

電影最後一幕,女主角終於還是收到了器官移植的通知書,凝視夕陽落下的遠方,心想:「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y life and those people whom we saved? 」


換個概念,如果製造複製人是基於某種目的,滿足社會期望,那麼依循社會期望而運作的云云大眾人生,是不是自己也在無意識在進行某種「複製的人生」? 利用自己的身體,複製父母的期望、跟隨社會的目標,根本過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或著根本沒有認識自己是誰?

在我們出生下來,還沒來的及認識自己,建立「我應該是誰?」「我喜歡什麼?」「我要過一個怎樣的人生」等基本概念,通常就是依靠家庭和社會教育型塑出一個樣子,而不是我們原本應該長成的樣子。一部分的人,跟隨著家庭舖好的路成長;一部分的人昰完成父母未竟的人生志願;一部分的人則是選擇社會最熱門的學系或行業。認為五子登科才是一個圓滿的人生。

我從來沒懷疑過是否,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嗎? 儘管我沒有完全依照父母的願望去當老師或從商,但內心總有些遺憾,想從自己工作領域裡發揮的更好,作為另一種補償。當父母說他們期望我們怎麼盡孝,期望希望我們完成的事情,拿別人家孩子的成就事蹟暗示著,讓我覺得我做的還不夠,焦慮感總是在心中不斷累積。每天生活就是忙著追逐這些「他們」的目標,沒有發現我只是過著複製般的人生。只是我捐出的不是器官,而是靈魂和人生。

 

男主角進行第三次器官捐贈,並且死亡。知道沒有辦法改變命運,無助的望著玻璃窗外的女主角,在麻醉藥劑下慢慢闔上眼睛……

 

 

如果這個社會文化不適合我,那麼我還有其他選擇嗎?在經歷過一個人去過義大利和希臘旅行之後,答案是肯定的。在這個大世界裡,數不清各種國家、種族和次文化,充滿著你我都無法想像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享受人生的態度,對我的刺激僅次於伽利略認為地球是圓的。我才發現,我的人生被整個社會和父母箝制著,就像複製人一樣,過著被框住的人生,走用白線劃好的道路,隱約知道不快樂卻以為努力不夠。我只是一個使命的延續,我不是自己。

 

說的更諷刺些,整個政府就是一個母體,它現在需要龐大的人口來支付未來的負債和老人年金,所以不斷鼓勵大家生育,區區的幾萬元獎金,就能打發扶養孩子的重責大任嗎? 整個社會告訴我們如何生活嗎? 如何快樂嗎? 「敗犬」「干物女」「高齡產婦的危險性」….等壓在女性肩膀上的負擔,女性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值得驕傲的特質嗎? 我們不是生育的機器人,孩子也不是為了承擔社會義務出生的複製人。

文章標籤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6072.JPG在馬來西亞轉機,俐落的紫色坐椅,讓候機室成為搶眼的第一站。

雖然只轉機,但形式上還是要出關再入關,吉隆坡的機場大又新穎,還有當地文化的植物布景,想到幾乎小時前的桃園機場,落差真大。

 

 


待了七小時的阿姆斯特丹機場

阿姆斯特丹機場 P1070191_調整大小.JPG P1070209_調整大小.JPG  P1070205_調整大小.JPG   

2011/9/10, 清晨五點鐘降落在阿姆斯特丹機場,為了要等轉機,必須在這裡等上七個小時,因為要出去荷蘭逛逛,還要額外的簽證費,想說在這裡睡上一會,節省一點盤纏,天還是濛濛的灰黑,機場卻早有人。\在這已睡覺,在各式具有設計感的椅子上呼呼大睡,我還找不到位置休息。阿姆斯特丹機場是歐洲重要的轉機點之一,各式時尚設計,風格多樣的休息區,彷彿是進入精品傢俱行一樣。LED螢幕的火爐、小型圖書館裝滿各國語言的書籍、荷蘭花樣咖啡廳、商品大街還有畫展,旅客在這逛上幾小時不嫌多。

 

 

P1070194_調整大小.JPG投下一歐元,就可以在躺在機器裡面享受十分鐘的水聊按摩。

阿姆斯特丹機場 P1070200_調整大小.JPG P1070204_調整大小.JPG  

荷蘭的機場當然有很多鬱金香的紀念品,上面那款鬱金香造型包包,上了金亮漆皮我是愛不釋手,但要價可也不斐。同一家店裡面還有大大小小的彩繪大象,不曉得大象跟荷蘭有麼關係,上面的彩柚精緻細膩,除了荷蘭的木屐鞋,大概就屬這個比較有特色了。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視較大的地圖 

 

 

eat,play,loveDSCF6911_調整大小.JPGP1070225.JPG
義大利

對台灣人來説是一  個遙遠又帶些黑手黨形象的地方,除了知名的披薩和義大力麵,時尚米蘭和古都羅馬似乎像矇朧的印象。一個人在意大利旅行一個月,是我從沒想過的,但事情不會按照期望發生,旅行也一樣,像生命中許多不可預測的事,我常夢想到歐洲旅行,它終於發生了,儘管不是預計的樣子,但我還是接受它將變成生命的一段重要的片段。記劃一個多少月,定機票、青年旅館、行程,感覺像做一個旅行企劃,不真實的感覺回蕩著,直到出發的那天,踏入機場大廳才猛然感覺害怕,一個人要飛躍太平洋,25個小時後降落在異國,沒有人認識我,也沒有人可以講話,出了事情只能靠自己,我的腳突然有些發抖, 心跳加速。終於可以實現一個夢想應該是否興奮的,然而這卻是我期待很久的大逃亡。

文章標籤

花●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